追什么?问什么?
【发布日期:2017-03-24】 【来源:】 【字体显示: 】 【阅读:次】
 

     

 2017322日下午,由许小花老师执教的市课题研讨课--二年级下册《有余数的除法》在六楼录播室如期举行。 

 所谓“追问”,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,教师有针对性地“二度提问”,能再次激活学生思维,促进他们深入探究,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。因此什么时候“追”,追后“问”什么,这种有价值的追问是能够让学生在发生认知错误时翻然醒悟,能够在学生理解重难点时点石成金,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对知识点理解参差不齐时查漏补缺。结合本节课的案例,谈谈近期课题研究的成果。

 一、 如果“追问”目标导向性不强,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。

 案例:在引入“余数”这个概念后,对比6÷2=3(组)与7÷2=3(组)……1(个)这两个算式,许教师提问:“这两个算式,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?"第一个学生回答说:“第一组正好分完,第二组有余数。”教师微笑着请他坐下,接着问:“还有吗?”第二个,第三个学生相继说了他们看到的不同点,但就是没有同学围绕除法算式的意义来说相同点。于是许老师就明白要加强追问的导向性:“平均分一定都会正好分完吗?”这样一来,学生就清楚了虽然都要列成除法算式,但结果要看具体分的情况。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,老师期盼学生能回答完整这个问题,可学生偏偏没有想到它,特别是商与余数的单位。因此,如果教师不能通过有价值“追问”,正确的给出提问的方向,那么这样的“追问”不但浪费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,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
 二、如果选择追问时间不恰当,那么追问的结果会有所偏差。

 案例:在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,许老师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一摆,并完成学习单。完成后许老师指名问:“观察这一组余数你们有什么发现?”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答案,接着许老师追问道:“请你再认真观察余数与除数,看看有什么发现?”这时被提问的那个学生支支吾吾,张口结舌,回答不上来。我们认为:追问后要不要马上回答,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如果追问后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或讨论,那么这个追问也是没有价值的。许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,及时调整:“小组内的同学轻声讨论,想一想除数与余数有什么关联?”经过讨论思考,学生不难看出:这个算式中的余数总比除数小,此时许老师的追问就很必要:“是不是所有除法算式中的余数都比除数小?如果是的话,想一想用一堆小棒摆个五边形,余数会是多少?”

 通过此次的课题研讨,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,追什么,问什么是门艺术!教师这种有价值的“追问”,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、主动探索,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水到渠成,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,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,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(教研室 方华荣)


  

   
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 站点地图 | 使用帮助
Copyright@ 2015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

闽ICP备15023619号

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136号